程心與VR的相遇
- 空間美學 程心
- 9月5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在台灣做室內裝修,常常像在解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。設計圖畫得再漂亮,到了現場還是可能出現落差;屋主難以想像空間的實際樣貌,施工過程中溝通不順、變更頻繁,最後不只預算失控,連原本的設計初衷也可能被稀釋。

雖然台灣已有不少設計公司廣泛運用 3D 渲染圖作為提案工具,讓設計概念得以具象呈現,但這類圖像往往過於理想化,仍停留在視覺層面的討論。它所描繪的空間,雖然美麗動人,卻未必能真實反映施工後的細節與質感。當設計被過度包裝成一張完美的畫面,我們也容易忽略空間本身的功能性與真實需求。
我開始思考:有沒有什麼方式,可以讓「還沒蓋出來的空間」變得更具體?讓業主不只是看圖,而是能「走進去」感受?於是我引進了VR技術。不為炫技,而是為了讓設計變得更透明、更有溫度。

透過「室內VR實境」,屋主可以在施工前就親身體驗空間的比例、光線、動線與氛圍。這不只是科技的輔助,更是一種新的溝通方式——讓彼此的想像不再錯位,讓空間的情感被真實地感受。
對我而言,設計從來不只是美感的堆疊,而是情感的容器,是承載記憶與生活的空間語言。它不僅關乎形式,更關乎心的歸屬。我所做的,不只是描繪一個家的輪廓,而是成為屋主築夢的同行者,將理想一寸寸落地,讓家的溫度在每一道光影中悄然綻放。而「室內VR實境」,正是幫助我們更貼近那份「還沒發生,但已經存在」的空間記憶。
%E6%96%87%E5%AD%972.png)

留言